河南两个遗址入选“何以文明”数字大展
由国家文物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合作举办的“何以文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数字艺术大展”首次利用数字化技术构建移动化、全沉浸、交互式的时空框架,实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十大文明圣地的线上展出,通过自由探访文明成果、亲身体验祖先生活,再现“中华何以五千年”的伟大辉煌。展览包括河南省的“华夏主脉”二里头遗址、“商邑翼翼”殷墟遗址两个极其重要的大遗址。
“何以文明”大展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数字文化艺术博物馆——“央博”数字平台推出。展览首次利用数字化技术构建移动化、全沉浸、交互式的时空框架,实现“崇龙尚玉”红山遗址、“文明圣地”良渚遗址、“玉华萌发”凌家滩遗址、“荆声玉振”石家河遗址、“礼出东方”焦家遗址、“最初中国”陶寺遗址、“王者圣城”石峁遗址、“华夏主脉”二里头遗址、“商邑翼翼”殷墟遗址、“古蜀之光”三星堆遗址10个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重点考古遗址复原的线上展出,通过自由探访文明成果、亲身体验祖先生活,再现“中华何以五千年”的伟大辉煌。
二里头遗址发现了最早的城市主干道路网络、最早的双轮车辙、最早的宫城、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宫室建筑群、最早的国家级祭祀场与祭祀区、最早的青铜器铸造作坊、最早的绿松石作坊、最早的青铜礼器群、最早的青铜兵器等等,这些对于探讨夏商历史、夏代文化与中国早期城池建设等问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二里头遗址被学界认为是夏代中晚期的都城遗址。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位于二里头遗址区域南300米处。建筑设计以“华夏之源、最早中国”为基本理念,充分吸收、借鉴了二里头文化元素。从空中俯瞰,博物馆就像一条盘旋的巨龙,整个“盘龙”造型展示了二里头遗址在早期中国王朝的独特地位。屋顶平面恰似一把“钥匙”,象征着二里头遗址是打开早期中华文明的一把关键钥匙。博物馆底部采用手工夯土技术,整个建筑如同一座“破土”而出的宫殿,寓意“最早中国”的诞生。室外广场设计以“农业文明的国家”为主题,以大面积草坪为主,结合起伏的地形,运用适量的灌木、乔木和模仿麦浪效果的芒草,以及路面铺设的凹凸不平的小砖和青砖,呈现出像稻田、麦田一样的“井字格”田垄效果,象征华夏的农耕文明。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于2019年10月正式开放,其基本陈列“华夏第一王都”,包含“第一王朝”、“赫赫夏都”和“世纪探索”三部分,共展出弥足珍贵的各类文物1500余件,系统地展示了夏代历史、夏文化探索历程和遗址60多年的考古成果,以及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成果。博物馆基本陈列于2020年获得了“2019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等殊荣。
殷墟,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横跨洹河南北两岸。古称“北蒙”,又称“殷虚”,“殷邑”,甲骨卜辞中又称为“大邑商”、“商邑”,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距今已有3300年的历史。
殷墟,是中华文明探源的原点和基石。自1928年科学发掘以来,殷墟考古已近百年,成为我国考古发掘次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发掘面积最大的古代都城遗址,其出土文物数量之巨、类型之全世所罕见。2005年,为配合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与安阳市采取“央地共建”模式,建设了位于殷墟宫殿宗庙遗址东侧地下的殷墟博物馆。为全面反映殷墟遗址近百年来的考古研究成果,全方位展示商文明的发展高度,打造世界级遗址博物馆,2020年11月安阳市开工建设了殷墟博物馆新馆。殷墟博物馆新馆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洹河北岸,是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核心工程、灵魂工程。主要包括殷墟考古发掘史展厅、出土遗迹厅、殷商社会生活史展厅、甲骨文厅、玉器厅、青铜器厅及精细考古实验室等。建筑方案由华南理工大学何镜堂院士主持设计,以中华文明的国之重器--鼎为设计意向,通过对“鼎”元素的抽象、演变,四方为形,内含横纵两轴,在洹河之畔破土而出,形成具有殷墟文化内涵和考古学意义的“四方之极”,以及鼎立中华大地之上的文明重器。2022年8月,殷墟博物馆建设项目主体结构顺利封顶。建成后的殷墟遗址博物馆将成为国际先进的文物考古研究中心、殷商文明国际交流传播平台和国家文化地标。
编辑:HN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