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中心已死,娱乐中心当立?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购物中心?这个问题听上去相当庞大。但你如果仔细观察,就能觉察到深得人心的购物中心都有一些相似之处。一进门,我们就会被一种温暖、狂乱而诱人的氛围所包裹,空气中混合着佛手柑、天竺葵和小豆蔻的调香则时刻提醒我们:该花钱了。
消费主义的美好一面总是尽情地流淌在购物中心里。人们眼波流转,被那些象征着“好生活”的东西吸引到步履艰难。总有一些讨厌鬼,他们拎着花花绿绿的名牌购物袋,用征服者的姿态昂首阔步,眼皮耷拉着,显露出一副欲望被满足后的疲惫嘴脸。更有甚者两手空空——穿着黑色西装的门店经理紧随其后,手里满满当当,一路小跑到门口的VIP停车区,恭敬地把那些名牌纸袋搁进某个光亮如新的豪车后备箱。
好的购物中心是成年人的造梦之地。但话说回来,它的生存之路并不平坦。在2000年代,购物中心一度被时代抛弃(电影院也是如此)。网络购物兴起之后,去“线下”购物就显得多余。但现在,购物中心的经营者们似乎突然之间顿悟了,他们把画廊、酒庄、餐饮业和溜冰场招揽进来,并创造出了一个诱人的概念:生活方式。
21世纪,没什么比“生活方式”这四个字更能让人心甘情愿地豪掷万金了。这个概念如此抽象,哪怕再离谱的创意都显得合宜。然而,若想让购物中心能持久地繁荣下去,经营者们就得向泥沙里的蛤蜊学习——没完没了地吐故纳新。
高空置率和“死商场”
1798年,巴黎建造了第一条带顶的购物通道,名为开罗拱廊街(Passage du Caire)。在对巴黎的研究中,本雅明抓住了19世纪上半叶巴黎出现的“拱廊街”与大街上的“闲逛者”进行研究。他认为,这两者共同构成了都市的现代性特质。
本雅明在《拱廊街计划》的提纲中借用巴黎导游图上的一段话来描绘它:“拱廊是新近发明的工业化奢侈品。这些通道用玻璃做顶,用大理石铺地,穿越一片片房屋。那些房主联合投资经营它们。光亮从上面投射下来,通道两侧排列着高雅华丽的商店,因此这种拱廊就是一座城市,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微型世界。”
这里是当时文人士绅们的聚集地。19世纪上半叶,巴黎拱廊街的数目曾达到150条,此后由于奥斯曼改造巴黎而大幅度减少,到21世纪仅存20多条,全部分布在右岸。
拱廊街曾被视为购物中心的前身。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购物中心开始被用作当时司空见惯的大型封闭购物场所的总称。
也是在这个时期,美国郊区和汽车文化逐渐兴起,一种远离市中心的新型购物中心应运而生。早期为汽车设计的购物中心包括伊利诺伊州森林湖的市场广场(1916年)和密苏里州堪萨斯城的乡村俱乐部广场(1924年)。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郊区购物中心的概念在美国进一步发展,大型露天购物中心以大型百货公司为基础建设了起来,例如建于1947年、位于洛杉矶、5.1万平方米的百老汇克伦肖中心。
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的购物中心以每年140个的速度建设。但2001年普华永道的一项研究发现,表现不佳和空置的购物中心,即“灰色地带”和“死商场”,是一个新出现的问题。2007年,也就是大衰退的前一年,美国50年来首次没有新建购物中心。
从高空置率可以看出,美国各地商场的经济健康状况一直在下降。从2006年到2010年,房地产专家认为正在死亡(空置率至少为40%)、不健康(空置率20%—40%)或陷入困境(空置率10%—20%)的商场比例都大幅上升,而这些高空置率在2010年到2014年只部分下降。2014年,美国近3%的购物中心被认为“正在消亡”(40%或更高的空置率),近1/5的商场的空置率被认为“令人不安”(10%或更高)。
2012年3月,美国盐湖城的City Creek Center开业,是经济衰退(2008年)以来第一家建成的购物中心。
“死商场”正变得越来越多,而购物中心的两个主要弱点是造成这种现象的罪魁祸首。首先,一个大型购物中心需要耗费消费者大量的时间。由于许多时间紧迫的消费者想要停车、购物和快速回家,花一天时间购物已经失去了吸引力,而在偌大的建筑物中寻找自己想要的店铺,没有十几分钟的脚程是说不过去的,更不要提迷路了——在北京,这样的案例可以参考大悦城和合生汇。其次,疯狂增长的美国商业地产行业建造了太多外表华丽的购物场所,远远超过人们的实际需求。
没有生活方式,就没有购物中心
2013年,全美1300家购物中心中约有200家倒闭。为了应对这一趋势,开发商将购物中心改造成了其他用途,包括电影院、健身房、公园、钓鱼池等景点。
这10多年来,“生活方式”的概念开始闪亮登场,几乎霸占了所有消费领域,并力挽狂澜拯救了那些濒临死亡的商场和商业街。
“20年前,消费者会在商场购物三五个小时,”加州零售管理咨询公司首席执行官乔治·瓦林(George Whalin)说,“现在他们正在寻找一个有电影院和餐厅的娱乐中心以及易于进出的购物中心,这样消费者就可以快速地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然后离开。”
国际购物中心理事会发言人马拉奇·卡瓦诺(Malachy Kavanaug)表示:“人们的消费习惯已经改变。商场必须为消费者打造出一个全新的环境,因为有很多地方可以购物,为什么非要来购物中心呢?”
对于经济和城市系统研究专家大卫·莱文森(David Levinson)而言,商场是功能性公共空间的延伸。“大多数城市主义者想要什么?一个热闹的、可步行的区域,这里气氛热烈,没有汽车的烦扰,但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活动,并能随时偶遇朋友和熟人。”
2022年10月14日,经过90亿英镑整修,伦敦巴特西发电站终于在40年后重新开放。据官方统计,10月14日~16日开幕期间,这座庞大的商业综合体就吸引了超过25万名游客。
作为伦敦废墟爱好者最热衷的去处之一,曾经的巴特西发电站可不是需要被拯救的对象。这座有着红砖墙和雪白烟囱的奇特建筑出自英国著名设计师吉尔斯·吉尔伯特·斯科特(Giles Gilbert Scott)之手,他也是伦敦红色电话亭的“始作俑者”。
在1950~1980年代,巴特西发电站一年燃烧超过100万吨煤炭,为伦敦供应1/5的电力,被誉为“能量圣殿”(Temple of Power)。
作为伦敦南岸的文化符号,你可以在平克·弗洛伊德的专辑《动物》、希区柯克的电影《阴谋破坏》以及电影《国王的演讲》中看见它。
现在,巴特西发电站不打算再以抽象的符号形式示人,它可算有了大用处:成为了实体经济复苏的象征——又一次成为了象征。
自从于1980年停运之后,巴特西发电站终于在2012年熬到了自己的重生之日。时任英国首相卡梅伦、时任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和时任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共同促成了两国在巴特西发电站项目上的合作。最终,马来西亚开发商SP Setia和Sime Darby接手了这个重建项目。
巴特西发电站迫切需要证明它的商业价值。很幸运,2016年9月,苹果公司宣布租下巴特西发电站50万平方英尺(约合4.6万平方米)的办公空间,决定把其英国总部从摄政街搬到巴特西。
BPSD预计,巴特西发电站每年将吸引超过4000万人流量,其中有1210万为附近居民,970万为观光客和活动参与者,350万为商务人士。这里将成为伦敦中部最大的零售区域,为伦敦带来200亿英镑的经济价值,是伦敦近几年来规模庞大的历史建筑改造和城市再生项目。
但这只是它的商业价值,巴特西发电站最重要的功能是填充了伦敦南部的生活方式版图。在此之前,这里只有伦敦眼和泰特现代美术馆等地标式建筑。尽管有一些商业地产纵横其中,但发电站所在地九榆树地区却很难称得上是有着绝佳生活方式的街区。
巴特西发电站项目的重点是“场景营造”——以人的需求为基准,建设富有想象力的乐居空间。主张土地的混合使用也是巴特西发电站战略发展的一环,保证地区不过度依赖于某一种城市功能,让社区可以真正地蓬勃发展。
发电站内设置有253个居住单元、零售商店、餐厅和咖啡厅、独特的活动空间,以及一座独一无二的玻璃电梯——将人们带上发电站标志性的烟囱。位于电力大道(Electric Boulevard)两层零售楼层之上的巴特西屋顶花园,由屡获殊荣的景观设计师安迪·斯特金(Andy Sturgeon)操刀设计,为整个巴特西发电站地区打造了独特的自然生态空间。
此外,项目方还与斯坦福大学合作开设Battersea Bookshop,并引进Oseyo连锁韩国超市、Control Room B酒吧、The Battersea General Store、Boom Cycle自行车健身房、Clarendon Fine Art画廊以及伦敦唯一的河畔溜冰场。
概念,永远比现实更吸引人
在纽约,同样的故事也在上演。作为曼哈顿仅剩的唯一一块可开发用地,哈德逊城市广场(Hudson Yards)于2019年3月15日的开幕引发了全市震动。这里是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私营房地产开发项目,位于曼哈顿中城,宾夕法尼亚大车站西侧,靠近哈德逊河。
根据最新统计,哈德逊城市广场第一期投资超过280亿美元,开发面积已经超过洛克菲勒中心商业体。而项目最终完成时,会占据6个街区,光地表面积就会达到11公顷,是现在新世贸中心商业体的2倍之大。
第一期项目主体包含一栋高达386米的商用写字楼、业界顶级的产权公寓、超大面积的旗舰购物中心、学校、医院、公共艺术装置等一系列建筑,并且借整个园区,首次打通高线公园和哈德逊大道公园两个著名景区。
缔造顶尖奢华的生活方式——毫无疑问,这符合哈德逊城市广场的核心特质。现如今,真正好的购物中心绝不仅仅是一栋扁平铺开的建筑物,里面挤满了大大小小的店铺,而是连接社区、学校、住宅、艺术机构、景观步道、公园,甚至湖泊和海岸线的生活圈。
哈德逊城市广场的购物中心采用了国际化垂直购物中心的套路:纽约“老钱”在进入这66890平方米的购物天堂后,多数会在奢华百货公司Neiman Marcus里流连忘返;爱冲浪的中产白领可以考虑在加州潮牌Stance选双彩色袜子;工薪阶层同样不愁没得逛,优衣库和MUJI的大门永远向他们无差别敞开。
该项目高调宣称,哈德逊城市广场旨在为纽约市民和游客提供一个聚会、休闲和娱乐的新场所。此外,它还顺便改造了纽约老掉牙的天际线。
2019年12月,占地2.8万平方米的SKP-S在北京开业,旨在于京城火爆的SKP以外,拓展其新的零售版图。
不同于传统商场,SKP-S联手Gentle Monster合力打造,共同构建了一个未来主义乌托邦。以“数字—模拟未来”(Digital-Analog Future)为主题,讲述了一个关于“移民到火星”一百年后的完整故事,制造了一个沉浸式的“科幻世界”购物场景。
在某种程度上,SKP-S更像用画廊的策展思维来运营的购物场所。
诸多媒体开始大力宣传这座有着独特趣味的商场,称其“完美诠释了沉浸式购物体验”:一层入口处的“机器仿生羊”、 巨大的机械蝙蝠、裹着白纱的蜡像、艺术家丹尼尔·罗津的互动艺术装置《企鹅魔镜》共同呈现出了一种舞台剧的现场调度。
有意思的是,在这里,单纯购物似乎变成了一种“庸俗”的追求,汹涌的人群大部分只是为了打卡拍照。很难估算这样的情形究竟能贡献多少营业额,但我们或许不用过度担心:2022年,北京SKP销售额位列全国第一,超过230亿元——平均每天进账6300万元。
编辑:HN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