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伏很特殊,可以这么做!附三伏时间

儒风大家 时间:2023-07-12 09:40 浏览:

古人说:“夏至三庚便数伏。”

按照传统的推算方法,夏至过后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为“末伏”;中伏的天数则不固定。

2023年完整三伏时间表如下:

初伏:2023年7月11日-7月20日,共10天;

中伏:2023年7月21日-8月9日,共20天;

末伏:2023年8月10日-8月19日,共10天。

今年三伏不一般,从7月11日正式入伏,到8月19日末伏的最后一天,整个三伏长达40天。

一年中,养生防病的最佳时间就要来了,错过再等一年!

《黄帝内经》中讲:“夫百病之始生者,必起于燥湿、阴阳、喜怒、饮食、居处。”

入伏以后,做好这5件事,便可远暑气、避湿邪。

养护好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安度三伏天。

一、除燥祛湿

《黄帝内经》讲:“寒暑燥湿风火。”

中医认为,在风、寒、暑、湿、燥、火这致病的“六淫邪气”中,暑气和湿气最难调理。

暑是实火、湿是阴邪,两者相伴相生,难以单独根除。

常见的症状,有干燥、烦渴等热证,还有四肢困倦、大便溏泄等湿滞。

饮食方面,可适当食用一些清热祛湿的食物。

冬瓜、黄瓜、苦瓜、山药、芹菜等都是清热祛湿佳品。白扁豆、赤小豆、薏苡仁这三味,最适合三伏天煮水代茶饮。

另外,此时节不宜吃麻辣火锅等大辛、大热的食物,白酒也要少喝,以防助火升阳。

二、平衡阴阳

《黄帝内经》讲:“阳盛于外而虚于内。”

夏季气温升高,身体阳气都蒸腾到外面,体内的阳气就弱了。

尤其是人一动就出汗,阴精也伴随汗液大量消耗。

人体的阴阳两气,就会处于虚耗的状态。

养生要注意阴阳平衡,才能起到延年益寿的作用。

每天中午,是太阳最毒、阳气最盛的时候。

要顺应天时,蛰伏己身,非必要不外出。

力争每天午睡半小时左右,可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锻炼尽量选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

场地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

若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

汗泄太多不但伤阴,还易中暑。

三、收敛喜怒

《黄帝内经》曰:“喜怒不节则伤脏。”

中医认为,喜、怒、忧、思、恐五种情绪,分别对应心、肝、脾、肺、肾五种脏腑。

情绪若不加以节制,会对器官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高温天气下,人的情绪容易出现较大波动。

过喜过怒,都会使人气血逆乱,增加急诊的发病率。

《易经》64卦中,初伏对应的卦象为“遁”。

遁是退避、隐居的意思,正如古人言:应夏藏,闭门谢客。

天热少出门,静静地呆在家里,闲人不见、闲事不理。

切忌情绪大起大落、为小事大发脾气,以免加重甚至诱发心脏病。

四、调理饮食

《论语》里讲:“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任不食,不时不食。”

夏天脾胃虚弱,饮食应格外讲究,勿食生冷不洁的食物。

尤其在三伏天,应当多吃温补阳气的食物。

俗话说:“伏羊一碗汤,不用医生开药方。”

伏天吃羊肉,不仅能以热制热,暖胃、排汗;

羊肉中还富含蛋白质,铁、锌、硒等营养素,能帮助提高免疫力。

另外,民间也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

夏天新陈代谢旺盛,人体会损失大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面食能有效为人体补充,同时更容易消化吸收。

新小麦做成的面粉,无论烙饼还是包饺子、煮面条,都新鲜适口。

多换几种花样,更能达到增进食欲、调理脾胃的效果。

五、规律起居

现在是“全民熬夜”时代,学习、工作、娱乐都让人睡得很晚。

中医讲,人卧则血归于肝,如果到了休息时间还不睡觉,肝脏会继续工作代谢,得不到休息。

熬夜要用眼,更加剧了肝脏的负担,引起肝胆代谢紊乱。经常熬夜的人,会感觉头昏脑涨,眼干涩、胀痛,胁肋疼痛,爱长吁短叹等,这些都是肝胆湿热的表现。

夏天昼长夜短,宜晚睡早起,也要避免熬夜,保证睡眠充足,才能更好的养阳护肝。

编辑:HN003

百科 >今年三伏很特殊,可以这么做!附三伏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