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这个说法有无道理?

扫地僧的趣味史 时间:2023-07-12 15:46 浏览:

“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相信很多接触过我国“四大名著”系列的读者都曾经听说过这样一句话,这句话出自明末清初文学家金圣叹之口。那么,作为古典文学的两部经典之作,为什么金圣叹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呢?这其实和这两部作品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内涵和对社会的影响力有直接的联系。

 01

不得不说,金圣叹的言论即便是放在四百年后的今天,仍然能够影响一大批忠实的名著粉丝,其最本质的原因也就是《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作品的不同之处。虽然从我们年轻一代读者的角度来看,这两部作品实际上早已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但是,如果要深刻揭示出二者的不同,还是很难从单一某一个方面去分析得出结论的。

《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可以说是四大名著里影响力最为广大的两部著作,前者讲述了北宋末年以晁盖和宋江为首的梁山起义军反抗朝廷,代表了广泛的老百姓和中下层小市民阶级利益,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反对上层统治者压迫的故事。

而后者《三国演义》则通过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为故事的开头,深刻反映了汉末至三国时期军阀混战,皇权旁落的现实,乱世中以曹操、孙权和刘备三人的势力从崛起到发展再到称帝,讲述了三国之间互相攻伐,互相对抗与合作的历史。

从民间艺术角度来说,其实,这两部作品都有极为广泛的群众基础,也收获了许许多多的“骨灰级”粉丝。

从金圣叹本人观点来说,他对于《三国演义》似乎并没有什么兴趣,反倒是热衷于研究《水浒传》。首先,《水浒传》中能够让人们感到肃然起敬的人物绝对不在少数,光是“梁山一百零八将”的故事就足够让人感到不可思议,更不用说其他那些立场鲜明的小角色了。

而更重要的是,《水浒传》是从老百姓的角度去看待北宋末年的社会的,要知道,封建时代没有任何一个统治者会大力在民间宣传《水浒传》那种忠肝义胆和敢于反抗的精神,相反,他们更乐意看到老百姓去思考《三国演义》的内涵,为什么?因为二者的出发点有着本质区别,《三国演义》站在“官”的角度去看世界,很显然在价值观和世界观上与《水浒传》产生不可调和的冲突。

02

由于所代表的阶级利益有所不同,所以,二者在对于“人性”和“共鸣”的角度上也有很大的不一样。《水浒传》强调的是逻辑复杂,思维缜密的“民性”,这种人性更能够在社会激起共鸣,毫无疑问是优于《三国演义》所带来的宣传效果的。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三国演义》就一定不如《水浒传》的影响力大呢?当然不是,《三国演义》在阅读难度上其实是非常适合初学者的,由于它所体现出来的思想极为纯粹,所以,更加容易让人接受。但是,想要读懂所有的人物并串联起所有故事的内在联系,是需要通过时间的长期积累的,这就是金圣叹后半句“老不读三国”的含义,对于老人来说,《三国演义》里尔虞我诈的情节实在是不适合老年人的心境。

虽然《水浒传》是站在最广大的老百姓利益去看待世界的,但是,我们却不得不承认,《水浒传》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不如《三国演义》的,之所以会这样说,是因为《水浒传》在亲和力上与《三国演义》有着天壤之别,通俗点来说,《水浒传》在当下似乎很难激发起老百姓的生活共鸣,而《三国演义》就不一样了,罗贯中刻画的人物爱憎分明,立场鲜明,因此,观众们更加热衷于《三国演义》也就不难理解了。

但无论是《水浒传》还是《三国演义》,我们都应该抱着谦卑和恭顺的态度去阅读,去理解两部作品之中的内涵和联系,只有真正将自己带入到了其中的角色并且在精神上融入时代背景里,才有可能读懂,金圣叹认为“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最根本的因素在于,《水浒传》里武力反抗和占山为王,江湖色彩过于浓厚,很容易让年轻人上瘾,《三国演义》里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情节实在太多,对于上了年纪并且拥有一定资历和阅读量的老年人读者来说,《三国演义》所带来的深层次价值观和改变世界的方法,是不可能被老年人追求心安和健康的理念所接受的。

编辑:HN003

历史 >为什么说“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这个说法有无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