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殷墟申遗成功17周年
今天,是殷墟申遗成功17周年。2006年,北京时间7月13日下午15时左右从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传来消息,河南安阳殷墟申遗成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安阳殷墟也因此成为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之后中国的第33处世界遗产。
主持当天大会的主席提议,大会对殷墟进行讨论并表决。经过仅6分钟的讨论,大会21个成员国代表一致通过,同意安阳殷墟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
它是中国商朝后期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的洹河南北两岸,以小屯村为中心。商后期叫北蒙,又称殷,公元前14世纪盘庚迁都于此,至纣亡国,共传8代12王,前后二百五十多年。
殷墟由殷墟宫殿宗庙遗址与殷墟王陵遗址、洹北商城遗址、后岗遗址等共同组成,大致分为宫殿区、王陵区、一般墓葬区、手工业作坊区、和一般居住区。
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成科学体系的文字。甲骨文最早在1899年被世人首次发现,后经证实也是发现于这片殷商故土。
殷墟发掘 是中国考古事业中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考古发掘。殷墟被发现于 20世纪初,1928年开始发掘,直至今日依然有新的考古发现成果。在中国考古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地位和重大意义,培养了中国第一代考古学家,是中国考古学的摇篮,为中国考古学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一代又一代考古工作者对文物的发掘和研究,为探源中华文明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该处丰富的出土文物为商史研究中的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实证资料。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殷墟“具有突出的普遍的价值”。作出了以下评价:
II、殷墟作为商王朝都邑,展现了包括文字系统在内的顶峰时期的中国古代青铜文化。
III、殷墟的文化遗存提供了非同寻常的关于商代晚期文化传统的证据,包括丰富的科学发明与技术成就,例如建立在日相与月相观察上的天文历法、刻写在甲骨上的中国最早的书写文字。
IV、殷墟的宫殿宗庙遗址、王陵遗址留下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杰出范例,奠定了中国古代宫殿制度和陵园制度初期形态,具有重要意义。
VI、殷墟的考古发现,为汉字语言、古代信仰、社会制度以及若干重大历史事件留下了物质证据。
殷墟“申遗”成功后的今天,殷墟依然熠熠生辉,辉映在华夏大地,2021年,殷墟遗址保护传承被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更加坚定了开展殷墟遗址的保护及殷商文化传播工作的必要性。殷墟的诸多优秀文明成果和要素,被今人继承融入中国文化血脉。还有更多的传承,隐藏在无数文物之中。
而遗址是文明成果的载体,当下和未来的殷墟都将着眼于整体利用。通过整体殷墟大遗址规划讲出大故事。最大限度地发掘出殷墟文化深层次的内涵。
刚刚过去的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主题为“文物保护利用与文化自信自强”。殷墟在保护利用的同时,通过科学赋能、创新活化、项目驱动等探索新的路径。进行了历史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
科技赋能,实现跨界联动“出圈”。2022年,为更广泛传播殷墟丰富的文化内涵,扩大其知名度与美誉度,促进安阳市文化产业多方位发展,殷墟登上了“元宇宙”快车。殷墟景区通过支付宝平台“鲸探”小程序限量发售“亚长牛尊”“亚址方尊”“司母辛鼎”三件数字藏品共3万套,上线10秒即售罄。此外,景区还将甲骨文、青铜器与文字游戏、生活典故、卡通动漫等多个主题相结合。
创新活化,打造研学和文创品牌。殷墟景区自主研发了一批普及考古和甲骨文知识的研学实践活动课程,并深耕殷墟资源禀赋,围绕殷墟文化内涵,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殷墟研学实践精品线路。其中,“中国宝藏·藏宝安阳之殷墟故事”系列研学课程一经推出,收获无数省内外研学团队的好评。与此同时,“红领巾看家乡”寻访实践活动、“祝福祖国·翰墨飘香”书写甲骨文活动、“学在校园·乐在殷商”研学课程进校园活动等多种形式的活化探索,让殷墟的故事和汉字文明走近青少年,让孩子感知文明起源,感知文字根脉。
项目驱动,推进文旅深度融合。通过重点项目带动、丰富展示内容、完善资源共用等措施,拓展殷墟文化展示规模,丰富殷墟文化展示内容,延伸殷墟文化产业链条,构建独具殷墟特色的规模化展示体系,使殷墟真正成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和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
编辑:HN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