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博士“沉浸式”了解郑州第二站——文化与科技的相遇
7月14日,12位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开启郑州社会实践人文之旅。在郑州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的组织下,学生们先后来到河南博物院、汉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及郑州磨具磨料磨削研究所。这也是继6月30日二七、经开之行后,来郑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清华博士们郑州之行第二站。
溯华夏之源,探中华文脉
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来到河南,怎能不去“河南博物院”感受华夏文明的起源?作为郑州的“网红打卡点”,清华博士们首先来到河南博物院,开启了一场文化探寻之旅。
“同学们对这个一定很熟悉,这就是刷爆短视频平台的唐宫夜宴中人物参照原型。”讲解员,讲述到隋唐时期的绘彩陶女舞俑和红陶女俑时,学生们讨论热烈,对文物的现代化呈现与河南文化的创新传播体会颇深。
在讲解员的引领与讲述之下,学子们依次参观了从旧石器时代到宋朝的重要文物,通过馆内史前文物、商周青铜器、玉器等文物更加真切的感受中华文明发展的轨迹与脉络。
“虽然家是河南本地的,但今天是我第一次来河南博物院,参观过这些镇馆之宝,对咱们河南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清华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左宇宁说。
在博物院内的华夏古乐厅,学生们一同欣赏音乐文物复原展演。来自8700年前的贾湖骨笛被复原后重新发出声音,熟悉的现代经典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通过骨笛奏响时,学生们沉浸其中,感受古今文化交流的乐趣。
观郑州科创,览能工巧技
厚重的河南历史是古代文明在今夏的回音,而郑州的现代科技则是当今发展的“硬实力”。
下午,学生们一行来到本次行程的第二站——汉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威科技)与郑州磨料磨具研究所有限公司。
在汉威科技展厅内,工作人员向同学们讲解了汉威科技在传感器、检测仪表、环境监测等行业应用场景下的物联网生态系统。以及演示了智慧厨房、智慧消防、智慧环保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应用场景,学生们兴趣盎然,进一步感受到传感器的“物联天下”,科技赋能生活。
随后,学生们又来到汉威科技全资子公司炜盛科技的生产车间,从生产一线了解传感器生产的技术细节。对于实验室中涉及的专业相关信息,学生们与在场的工作人员展开讨论,积极检验自身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
在出发前往郑州磨料磨具研究所有限公司的路上,学生们讨论热烈,对汉威科技与自身专业能力的匹配度,以及郑州科技企业的实力积极交流自身的深切体会与全新认识。“汉威科技的传感器其实跟我们科技组的研究方向在某些方面是比较匹配的,可以为我未来的就业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横向比较。”熊枫说。
同样,始建于1958年,作为我国磨料磨具行业惟一的综合性研究开发机构——郑州磨料磨具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磨所),目前已经成为超硬材料磨具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超硬材料及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工作人员向同学们介绍了郑州三磨所的基本情况。在讲解到砂轮工具以及CVD钻石时,学生们好奇地围在玻璃柜台旁观察,针对其硬度方面的具体细节与工作人员进行了交流,工作人员现场解答了学生们的疑问。
“工作人员所讲解的与我的专业联系很紧密,看到刀具在处理硬且脆的材料时性能很好,这是自己平时在学习时还未接触过的技术。”来自清华大学机械系的博士研究生王明岳说。
文化是底蕴,科技是动力,此次清华学子的“人文之旅”以软实力润人心,以硬实力留人才。
据了解,郑州市人社局后续还将组织“数字之旅”,将多维角度展现郑州的发展,为郑州市人才储备这块电池续航充电。
编辑:HN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