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非遗「每日一新」:二十四节气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智慧化中心 时间:2024-03-01 11:56 浏览: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

观星台  摄影:白海

观星台 摄影:白海

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具体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雨水》

二十四节气《雨水》 “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掐丝珐琅作品二十四节气《立秋》 作者:李焱

掐丝珐琅作品二十四节气《立秋》 作者:李焱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并为多民族所共享。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该遗产项目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剪纸作品二十四节气《惊蛰》 作者:畅杨杨

剪纸作品二十四节气《惊蛰》 作者:畅杨杨

2016年,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联合国教科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内乡打春牛

内乡打春牛习俗,流行于河南省内乡县世代传承的立春节气习俗。该项目的核心文化空间内乡县衙博物馆为十个代表社区之一。内乡打春牛习俗活动分为祭春、迎春、打春、闹春、送春等。立春日打春牛包含着劝农春耕和祈求丰收的寓意,具有浓厚的农耕文明特色。内乡打春牛习俗作为春天来临的象征得到了当地民众的广泛认同,为社区民众提供了迎接新春的公共空间,增强了社区凝聚力;体现了民众尊重自然规律、顺应四季更迭的智慧,对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编辑:HN003

非遗 >河南非遗「每日一新」:二十四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