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非遗「每日一新」:鲁山窑烧制技艺(鲁山花瓷烧制技艺))
鲁山花瓷烧制技艺,传统瓷器烧制、装饰技艺。传承流布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及其周边的郏县、新华区等。
鲁山花瓷,亦称“唐代钧瓷”“黑唐钧”。鲁山窑创烧于唐初期,鼎盛于宋金时期,渐衰于元末。鲁山花瓷烧制技艺主要有采料、选釉、练泥、拉坯成型、揽胎子、施釉、满窑烧制等工序。
釉面为底釉和斑釉两层,底釉分别采用蘸釉法和淋釉法施釉,斑釉采用刷、点、甩、浇等方法进行装饰。以煤、柴为燃料,1270℃~1300℃高温氧化气氛烧制18小时左右,通过低温、紧火、高温、净火和冷却五个环节烧熟。底釉选用本地黄土人工撇洗,斑釉选用自然矿料制成,在黑色底釉上采用特制工具刷、点、甩成自然斑块。黑色底釉烧制后不流动,斑釉或流动、或固定。自然流动的斑釉呈蓝、乳白色,釉面平整呈立体效果。造型简约,饱满大气,白蓝彩斑与黑色底釉对比显著。其胎质稍粗,胎色有浅灰、灰黄等;釉层较厚,随意而施的斑釉加上窑变,使釉面产生抽象美,厚重中兼有活泼,肆意挥洒,气韵天成。
鲁山花瓷是目前发现的中国早期的高温窑变釉瓷,创造了唐代二液分相釉的新技术,烧制出黑、白、蓝釉于一器的瓷器,改变了唐代瓷器青、白、黑单一釉色的局面,为乳浊釉类瓷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为黑釉瓷系的美化装饰开辟了新境界,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以师徒传承为主,同时依托高校进行专业教学,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博物馆展示讲解等方式传承传播。
2021年,鲁山窑烧制技艺(鲁山花瓷烧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编辑:HN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