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非遗「每日一新」:当阳峪绞胎瓷烧制技艺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智慧化中心
时间:2024-04-15 09:37
浏览:
当阳峪绞胎瓷烧制技艺,用独特的手工技法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瓷泥绞揉一体形成独特胎体纹饰并加焙烧成瓷的传统技艺。传承流布于河南省焦作市。绞胎瓷亦称“透花瓷”,源于唐,兴于宋,因主产于焦作当阳峪窑群区域,故称“当阳峪绞胎瓷”。当阳峪绞胎瓷以太行山特有的矸石为制瓷原料,经三十多道工序制作而成。因瓷器花纹由胎而生,内外相同,一胎一面,不可复制,被誉为“编出来的瓷器”。
当阳峪绞胎瓷工艺复杂,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要求,尤其是手工制胎时的编花和高温烧造过程中不同泥料系数的把握,都必须精准得当。当阳峪绞胎瓷因其瓷质韧性强、敲击声音清脆悦耳的特质,以及独树一帜的绞胎制作技法,在北宋时期就闻名遐迩,当阳峪也因此被誉为“绞胎瓷之乡”。当阳峪绞胎瓷表里如一的特征类似于古代对君子的描述,因此被古陶瓷专家叶喆民誉为“瓷中君子”,且因其多色瓷泥揉和相间且纹饰各不相同,又被喻为“君子的和而不同”。
2014年,当阳峪绞胎瓷烧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编辑:HN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