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在战略上真的如此关键吗?为何明朝与满清对其态度各异?
首先,我们重新审视山海关的战略地位,或许它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至关重要。
若想要通过此关,其实可以轻易地选择绕行。在明代,航运技术已相当成熟,绕过山海关并非难事。真正的顾虑,在于害怕遭到关隘内驻军的偷袭。
再者,对于满清而言,山海关并非他们进入中原的首选之地。
事实上,许多人误以为满清是通过山海关捡漏进入中原的。然而,只要稍微了解历史,便知大明朝百分之八十的精锐在辽东被清军歼灭,这才是明朝后来无力平定内乱的关键所在。山海关对于满清来说,更像是一个相对近便的选择,而非最佳之选。那么,为何清朝还是选择了攻打山海关呢?原因在于此处的明朝驻军数量众多,最初设立的目的并非是为了防御清军,而是为了防备朝鲜。清军攻打这里,更多的是为了避免在进攻时遭到山海关驻军的背后夹击。实际上,清朝也曾尝试过从其他关隘入关。
至于山海关,无论是对于清朝还是李自成,其重要性都相对有限。真正重要的是吴三桂。
实际上,山海关本身并无太多战略价值。李自成也从未真正击败过吴三桂,反而是吴三桂打败了李自成。在整个山海关中,最有价值的便是吴三桂。那所谓的五万精兵,对于满清和李自成来说,更多的是一种隐患,因为他们无法确定这五万人中有多少人心怀异志。而吴三桂则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一方面可以通过给予高官厚禄来笼络人心,另一方面,吴三桂的军事才能远胜于这五万精兵。
关于清军久攻山海关不下的说法,其实并不准确。山海关的重要性被过分夸大,清军真正在意的是山海关驻军的威胁。他们知道,想要入关并非只有山海关这一条路。满清在山海关投入大量兵力,主要是为了消灭这里的驻军。毕竟,早在袁崇焕的时代,清军就曾绕过山海关,直达北京城。
编辑:HN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