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非遗「每日一新」:锣鼓艺术(开封盘鼓)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智慧化中心 时间:2024-07-30 17:35 浏览:

锣鼓艺术是我国较为常见的民间器乐演奏形式,它分布广泛,在河北、天津、山西、上海、河南、湖北、山西等地都有流传。虽然各地所用乐器不尽相同,但大都以锣、鼓、铙、钹等大音量打击乐器为主,节奏激越鲜明,演出场面壮观,艺术风格以气势磅礴、威武热烈见长,主要在各种民间吉庆、典礼场合演奏。

开封盘鼓原名“大鼓”,是开封市特有的一种民间广场鼓舞乐,它与宋至明四百年间流传于开封的迓鼓乐密切相关。开封盘鼓演奏所用的鼓是一种木框扁鼓,直径50厘米,高32厘米,状如磨盘。鼓框两边的一对铁环上系有一条2.5米长的襟带,表演者以左肩斜承,挎在身上,使鼓位于腰前、鼓面向上。鼓槌以柳木制成,约拇指粗细,木质硬而有韧性。这种挎在身上边行走边敲击的盘鼓最早在军队中使用,后来与民间舞蹈相结合,形成特殊的鼓舞表演形式,表演者装扮成各种人物,在盘鼓伴奏下做出各种舞蹈动作。开封盘鼓一般在集市、祭祀或节庆活动中表演,清代曾广泛用于抗旱求雨等民俗仪式。

开封盘鼓有十几人至几百人的表演队伍,表演者在令旗手指挥下,或击打挎在身前的大鼓,或击打大镲、马锣等铜器,在行进中边击边舞。整个表演气势宏大,节奏强烈、热烈明快、威武壮观,充分展现出中原儿女粗犷豪迈的气概,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开封盘鼓植根于民间,深受当地群众喜爱,长期活跃在开封市区五县及周边的县市,与舞龙、舞狮、旱船、竹马等民间艺术一道成为当地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民俗学及民族音乐发展史等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2008年,锣鼓艺术(开封盘鼓)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责任编辑:HN-03)

非遗 >河南非遗「每日一新」:锣鼓艺术(开封盘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