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岸边话非遗:豫见蜀绣,一针一线织就黄河魂
10月21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协同机制秘书处、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主办,沿黄九省(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协办,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智慧化中心执行的“黄河岸边话非遗”系列活动第二期蜀绣直播成功举办,吸引了广泛关注。
本次活动以四川蜀绣为主题,特别邀请了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蜀绣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杨培林、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汴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程曼平及其弟子、汴绣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郭华,以及河南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民间剪纸(孟津剪纸)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畅杨杨作为嘉宾,共同探讨了蜀绣与汴绣的独特魅力。
直播中,杨培林老师详细介绍了蜀绣的历史渊源、题材特点以及针法技艺。蜀绣早在西汉年间就在民间广为流传,题材广泛而丰富,尤以花鸟鱼虫等自然景物为主,针法多达12大类、132种,作品线片温润、色彩柔和、栩栩如生。杨培林老师展示了《舞动莲鱼》《写意牡丹图》等个人代表作品,其中《舞动莲鱼》以两条红鱼在莲花间自由穿梭为题材,寓意富贵吉祥、生活富足,展现了传承人蜀绣技艺的精湛与独特。
杨培林老师作品《舞动莲鱼》
程曼平老师则分享了汴绣的发展历史和艺术特色。汴绣又称“宋绣”,起源于开封,属宫廷刺绣,题材多以名古画为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技艺闻名于世,作品古朴典雅、针法多变、细腻光亮、立体感强。在活动现场,程曼平老师展示了汴绣《五牛图》《清明上河图》等个人收藏级作品,其中汴绣《五牛图》原画是唐代韩滉的传世名画,程曼平老师通过刺绣的层次和深度增加了画面的立体感和动态感,展现了高超的刺绣技艺和艺术修养。
程曼平老师作品《五牛图》局部
此外,两种刺绣老师还进行了针法技艺的现场演示。通过镜头特写,观众可以近距离观察丝线的游走和针尖的落点,感受到针线间所蕴含的细腻与灵动。活动中程曼平老师还特意展示了1982年完成的汴绣针法“秘笈”孤本《汴绣宋绣针法汇编》,其中详细记载了各种汴绣针法的名称、操作步骤以及应用,展示了汴绣针法的丰富多样性和精湛技艺。
程曼平老师展示汴绣“秘笈”孤本《汴绣宋绣针法汇编》
在活动的最后环节,畅杨杨老师展示了以四川段黄河文化为主题的剪纸作品,巧妙融合了黄河文化与四川特色元素,如三足乌、青铜人面像、火锅、国宝熊猫等,展现了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
本次活动得到了河南日报、郑州日报等20多家媒体的助力宣推,以及老家河南新媒体矩阵、河南广播电视台大象新闻、都市频道、大河报、大河网、搜狐、百度、华人头条等10余家媒体通过抖音、快手、视频号、B站等多平台账号的公益直播支持,观看总人数接近120万人次。网友们纷纷表示,通过直播深刻感受到了蜀绣与汴绣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艺术魅力,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编辑:HN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