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经贸学院:构建“资助+”育人模式 助力学生多维度成长
郑州经贸学院立足学校实际,加强顶层设计,构建资助工作“四级”组织体系和“七位一体”制度体系,开拓进取,积极探索各种有效途径,努力构建集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于一体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核心,构建“资助+”育人模式,推动学生资助由保障型向发展型拓展,助力学生多维度成长。
打造“资助+精准”分类资助模式,实现“全过程”育人
把握资助育人工作规律,打造“四个阶段”精准分类资助育人模式,实现资助工作“全过程”育人。入学前,学校在招生宣传中融入资助政策,在录取通知书中为每位学生发放《河南省高校本专科学生资助政策简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单》《郑州经贸学院学生资助政策明白卡》,确保资助政策宣传全覆盖。在新生报到和入学初,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通“绿色通道”,确保家庭经济困难新生顺利入学。通过向学生持续推送资助政策,发放资助政策明白卡、资助政策宣传页,召开主题班会等多种方式向学生广泛宣传,确保资助政策应知尽知。入学后,精准施策。通过发放奖学金、助学金、临时困难补助、提供勤工助学等形式,为家庭困难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帮扶,减轻学生经济压力。毕业前,落实就业帮扶政策。为学生提供简历制作、面试指导、“一对一”个体咨询等,助力学生做好就业准备。对困难毕业生群体实行“三三制”帮扶措施——提供推荐至少三个就业岗位、进行至少三次就业心理调适、引导学生至少参加三次招聘会。
构建“资助+素质”发展型育人体系,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
在巩固“保障型”资助的同时,推动学生资助向“发展型”拓展。学校构建“扶困”“扶志”“扶智”相结合的发展型育人体系,学务工作部、教务工作部、招生就业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团委等多部门协同,为受助学生提供“一站式”帮扶服务,从思想政治教育、学业提升、心理帮扶、励志引领、就业帮扶、实践锻炼等方面进行培育,助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拓视野、丰富阅历、提升素养,打造学生的“核心竞争力”。确保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有保障、学习有动力、发展有平台、就业有机会”,形成“帮扶—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模式。
实施“资助+暖心”帮扶育人行动,实现“助困”和“暖心”并行
学校注重人文情感关怀,贯彻“育人为本,以德为先”的教育理念,“助困”和“暖心”行动并行。学校在关键时刻,不仅为学生送去物质帮助,还利用大数据等智能手段摸排学生情况,坚持公开透明与保护隐私相结合,实行“不贴标签”的“隐形资助”,送服务到学生心坎里。学校连续8年开展“暖冬行”系列帮扶活动,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保暖衣物;对受地震、洪涝等灾害影响的学生,及时响应,主动关怀,发放临时困难补助;组织特殊困难毕业生系列帮扶活动,发放就业补贴和路费补贴;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寒假返乡路费补贴;慰问残疾学生,发放生活用品;开展特困生家访活动等。
开展“资助+内涵”多样化育人实践,助力学生多维度成长
以“诚信、感恩、责任”等为主题开展多样化育人实践活动,通过“三个强化”——强化诚信教育、强化励志教育、强化感恩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饮水思源、感恩奉献的理念,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提升资助育人质量。强化诚信教育。通过积极组织“诚信校园行”“感恩·励志·诚信”等主题教育,聚焦学生受助脱困、成长蜕变、诚信感恩的典型事迹,重点宣传国家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倡导学生自立自强、成长成才的意志态度;强化励志教育。举办“青春榜样 成长力量”励志宣讲会、国家奖学金颁奖典礼、“国家资助 助我成长”演讲比赛等表彰活动,挖掘资助育人先进典型和感人故事,不断加强典型事例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广大受助学生奋发自强、立志成才、感恩奉献;强化感恩教育。开展“一封家书”话亲情活动,组织“助学·筑梦·铸人”主题征文比赛、“同心筑梦 助您远航”受助毕业生代表座谈会等各类感恩主题教育,通过学生分享心路历程和成长经历,激励广大受助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感恩于心、回报于行。(郑州经贸学院 供稿)
编辑:HN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