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职业学院:坚持“三心”并育 筑牢学生发展精神根基
近年来,开封职业学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任务,以铸红心、塑匠心、树信心为路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筑牢学生发展的精神根基。
一、铸红心,点燃学生信仰之光
为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大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学校制定《开封职业学院党建工作五年行动计划》,深入实施基层党组织强基创优工程、铸魂润心工程、清廉校园工程、先锋引领工程、实践锻炼工程、文化铸校工程,努力实现学校党建工作“一年固基础、二年有提升、三年见成效、四年创品牌、五年成先进”的目标任务。
学校构建“党建思政、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学生思政、教师思政、文化思政”六大思政工作体系,全力打造“把思政课程建好、把课程思政做实、把日常思政教育做强”的大思政工作格局,努力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开创思政育人新局面,为培养学生报效祖国、建设家乡、服务人民、贡献青春力量的“一颗红心”奠定坚实基础。在把思政课程建好方面,学校按照1:350的师生比例配齐思政课教师,为教学提供坚实师资保障;高标准设立思政课专项经费与网络思政专项经费,助力青年思政课教师进行学术交流、实践研修;深入挖掘思政素材,持续推进党建思政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让思政课“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在把课程思政做实方面,学校与焦裕禄干部学院等单位共建思政教育实践基地;打造学习培训支平台、切磋锻炼支擂台、实践锻炼支讲台、结对帮扶促成长的“三支一扶”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培育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引导教师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育教学,运用项目驱动推进课程思政创新。在把日常思政教育做强方面,按照1:170的师生比例配齐建强辅导员队伍;打造“学院+社区”双育人模式,目前已建立竹林社区、金菊社区、国槐社区、樱花社区等一站式学生社区,社区内设置党建活动区、休闲交流区、就业指导服务区、心理健康服务区和学生组织办公区等活动办公区域,助力日常思政教育见行见效。
二、塑匠心,锤炼学生技艺之精
学校始终将产教融合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积极深化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锚定市场需求,深化校企合作,力促产学研互融,打造实践教学高地,培养具有社会担当、人文精神、创新意识、实践经验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目前,学校与京东集团共同投入两千余万元共建了河南省规模最大、种类最齐全、占地4000平方米的京东数字经济产业学院;投入八百余万元与北京华晟经世共建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中心等实习实训基地;与小米集团、中科特瑞签订共建小米(河南)省区产教融合基地战略合作协议,在专业共建、人才共培、师资共育、课程开发、科研合作、新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与北京华育中航、河南传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开封仪表有限公司、奇瑞商用车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北京合纵实科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奇龙生物等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共同搭建“产、教、研、学”一体化育人平台,有力保障学校的高质量人才培养和学生高水平就业。
学校不断探索职业教育与非遗人才培养的融合路径,引导师生传承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把汴绣、大宋官窑、朱仙镇木版年画等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纳入公共选修课,聘请“非遗”传承人为学校特聘教授,并建立“非遗”传承大师工作室,加强人才培养,开展技能培训,蓄积“非遗”传承发展“新”力量。2024年开设4门“非遗”选修课,报名人数达2000余人。在经过两轮次选修课的探索和尝试后,2025年学校成功获批“刺绣设计与工艺”专业,成为河南省第一所开设本专业的职业院校。
学校大力支持学生参加“蓝桥杯”、商挑赛等各类大型学科技能赛事,邀请专业团队来校指导并开展集训,为学生搭建培养综合素养与专业能力的坚实桥梁。学生以项目为驱动、以任务为导向,在学习和实训实习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技术技能,实现个人成长与未来职业发展的同频共振。2024年,学校师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在第六届国际青年人工智能大赛总决赛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在“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全国总决赛、“2024‘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空手道锦标赛、河南省第八届大学生舞蹈比赛、2024年“建美中原”河南省大学生建筑设计大赛、河南省高等学校第四届“创意河南”艺术设计大赛等比赛中获得多项荣誉。
三、树信心,增进学生文化自信
学校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以“接开封地气、讲开封故事、塑开职形象、续开封文脉”为重要使命,围绕开封特色下功夫,围绕“两宋”文化做文章,打造“三维融入”文化育人格局,凝聚文化育人的强大合力,增进学生的“文化自信”。
将两宋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文化特色,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一是将两宋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建筑景观。校园整体规划设计参照传统书院布局,借鉴瓮城、飞檐、十字脊等元素,使建筑能“说话”、道路赋“美名”、景观可“启智”,营造“物物皆学问、时时在育人”的浓郁校园文化氛围。同时,学校注重坚持好、运用好“两个结合”,将党的教育方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隐性教育路径,涵养学生的品德修养。二是将两宋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建立校内社科研究基地两宋文化研究院,设立两宋文史资料室,开展两宋文化大讲堂,编撰两宋文化系列丛书,立项两宋文化研究相关课题,开设宋代诗词赏析、宋代历史研究、宋朝名画赏析与临摹等课程,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筑牢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实阵地。三是将两宋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宋风文化节、朗诵比赛等,融入茶艺、象棋、投壶、书法、木射等活动,组建国学经典诵读、书法、戏曲百人大社团及竖笛、腰鼓、古筝、剪纸、舞蹈等学生兴趣小组。同时,积极推动两宋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三下乡”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推动“两宋”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寻常百姓家,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助力乡村振兴。两年来,学校组织各级各类“两宋”文化活动20余次,参与师生1000余人。
扎实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悦纳自我、赏识他人”的自信、乐观、豁达。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重要工作加以推进,多措并举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学校建成300平方米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在一站式学生社区设立二级心理辅导站,为学生提供零距离、沉浸式、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服务。开展心理健康主题教育、班会等活动,组织开展田径运动会、篮球赛、排球赛、乒乓球赛等活动,通过体育活动凝心聚力、增强体质,不断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通过一系列措施,帮助学生建立自我认同、人际认同和社会认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开封职业学院 供稿)
编辑:HN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