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大学:打造“青春、奔跑、吃苦、担当”四维工作体系 构建共青团思政育人新格局
河南农业大学秉持“实学实干守正创新加速奔跑力求实效”的工作思路,打造以“青春、奔跑、吃苦、担当”为主题的“四维工作体系”,构建了一套全方位的青年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有效提升了青年学生的参与度和团组织主动性,增强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一、探索新平台把优势做强,点亮中国式现代化的“青春”梦想
培养先锋力量,以“思享沙龙”夯实青春底色。学校构筑开放性、研究性、学术性的“青春思享荟”团干部沙龙,组织团干部围绕“高校团组织落实立德树人机制研究”等课题开展学术研讨,实现“举旗帜、强队伍、促成长、共进步”的目标。
坚持智育为本,以创新创业绘就青春本色。以“挑战杯”“创青春”竞赛和“青创营”培训为抓手,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共青团科创育人对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作用。
加强美育浸润,以文艺舞台彰显青春亮色。持续组织以“立德”为目标的“一院一品”系列活动,开展以“修身”为目标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打造以“强骨”为目标的校园文化品牌,举办以“暖心”为目标的社团活动,关心青年成长,传承弘扬优秀文化,坚定青年文化自信。
二、开创新局面,把阵地守牢,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奔跑”力量
完善奔跑的“晓晓”网络思政工作机制。依托“微晓工作室”,创新实施“六晓”网络育人模式,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渠道,融合思政与新媒体宣传,促进信息共享与工作协调,成为高校共青团改革的典型,彰显高校共青团新媒体领域的卓越影响力和贡献度。
打造奔跑的“团团”典型选树育人工程。紧抓“青马工程”,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入脑入心,用真理的力量引导团员和青年,激发团员奋勇争先,展现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奔跑姿态。
实现奔跑的“康康”“三走”强体目标。持续组织开展“以体育人强智健体”“荧光跑”等学生体育系列活动,增强青年身体素质和团队协作意识,让奔跑成为青年学生的持久状态,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氛围。
三、摸索新范式,把特色凸显,传承中国式现代化的“吃苦”精神
引导学生学习吃过苦的“先行者”。构建“名家大讲堂”“青年实干家”和“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三位一体的人文素质教育体系。邀请专家学者走进校园,引导青年学子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引导学生争做想吃苦的“志愿者”。紧扣学科专业与思政课教学衔接,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着重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按照组织、平台、项目、队伍“一体化”架构,不断推进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建设,组织广大青年积极投身祖国西部建设,西部计划招募人数在全省名列前茅。
引导学生成为能吃苦的“实践者”。依托学校专业特色优势,持续完善“八个一”社会实践工作体系,创新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重点项目申报立项工作,着力打造众多叫得响、做得实、推得开的社会实践活动“金名片”,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基地,引领青年在乡村振兴和“三农”发展中有所作为,在体察国情、服务社会中强健精神素养、磨炼奋斗精神。
四、营造新环境,把机制理顺,唱响中国式现代化的“担当”强音
团学改革推动自我革命。始终积极探索改革创新之道,不断深化团组织改革。构建一“家”四“部”七“中心”工作格局(一家:青年之家;四部: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社团部;七中心:青马工程实施服务中心、青年融媒体中心、基层团建指导中心、大学生科技创新指导中心、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指导中心、大学生美育发展中心、大学生成长服务中心),逐步完善更加科学、高效和精准化的服务体系,增强团组织对青年学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为广大团员青年提供丰富学习机会和实践舞台。
实学实干促进自觉作为。始终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勇于迎接挑战,持续夯实以“实学”为基、“实干”为要的工作基础,真正在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和联系服务青年上下功夫,不断书写新时代共青团工作的青春华章。
自省慎独营造清风正气。始终坚持“风清气正”的工作原则,开展“纪法与青春同行”系列教育活动,引导全体团干部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确保团组织的纯洁性和先进性,为团员青年创造健康向上的成长环境。(河南农业大学 供稿)
编辑:HN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