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春秋假 且行且探索
近日,不少学校宣布放春假,让家长和学生直呼“神仙假期来了”。此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指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实际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更是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讨论。
虽然说“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实际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是放在提振消费的背景下提出的,但是,各地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给中小学生放春秋假的意义,远不仅仅是利好假日消费。
一方面,春秋假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体验劳动,或是参与研学等课外活动的时间窗口,为他们走进“社会大课堂”创造了更好的条件,这与时下所推进的为学生减负以及发展素质教育,都有着内在的理念契合;另一方面,增设春秋假,也是专门给孩子、家长及教师增加一个“错峰出行”的机会,这利于提升一部分人的出游体验感。
可以说,综合各方面的现实情况来看,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实际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有着非常突出的价值。而近期不少学校开始积极响应,也反映出从学校到学生都对这一假期有着真实的需求。
当然,到底要不要设置春秋假,以及具体的方式,还是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情况加以权衡、探索。比如,春秋假期间,到底是由学校统一组织学生参与集体活动,还是回归家庭、由各自家庭自行安排,就需要尊重学生和家长的意见。
此外,要提升春秋假的质量,真正体现其价值,让孩子放松的同时,也能有更多的收获,也离不开社会各方共同创造更好的环境。其中比较突出的一点是,由于带薪休假落实不到位,常出现“孩子放假、家长无假”的情况。若这一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就难免影响到一些家庭和孩子的参与度。同时,也要鼓励博物馆、旅行机构等推出和创新一些能够更好满足中小学春秋假游玩需求的服务与路线。
同时,春秋假的设置,可能也需要注意到城乡中小学的实际情况差异。如对农村学生来讲,远程出游可能并不现实,甚至有一些学生属于留守儿童,这种情况下,设置春秋假时如何保障学生有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体验,就更加考验学校、家庭乃至相关部门的智慧。
总之,春秋假作为一种新事物,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欢迎。但具体如何让其体现应有的价值,还需要各地各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在不断的探索中逐步找到理想的答案。
(作者朱昌俊系媒体评论员)
编辑:HN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