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开同城”服务专窗正式启用 105项高频事项实现异地通办
4月17日,郑州市民之家办事大厅,在“郑开同城”服务专窗前,市民赵女士递上护士资格证,几分钟便办好了注册地变更业务。“因为工作原因,需要把注册地从郑州变更为开封,按以前的政策需要到开封办理,现在在这里就可以办理开封的业务,非常方便。”赵女士说。
当天,郑州、开封两地政务服务事项“双城通办”正式启动,“郑开同城”服务专窗在两地分别揭牌,标志着郑开同城化发展从基础设施“硬联通”迈向政务服务“软联通”的新阶段,推进郑州与开封同城化、引领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再次迈上新台阶。
开封市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磊介绍,本次专窗首批推出社保卡服务、异地就医等105项高频惠企便民事项,构建了“异地收件、远程办理、郑开联动、高效送达”的双城同办模式,进一步解决了群众办事“折返跑、多地跑”的问题,实现了“开封的事在郑州能办好办,郑州的事同样在开封能办好办”。
线下,便民惠企事项同城同办;线上,汴捷办与郑好办融合协同。双城还以流动市民需求为导向,在“一网通办”基础上,分别于郑好办APP上线“汴捷办”专区,于汴捷办APP上线“郑好办”专区,提供公积金、社保、旅游以及办事预约等服务。
前期,郑好办和汴捷办已实现用户身份鉴权认证互信,双方APP用户互相访问时无需重新注册,可直接登录进行异地事项办理,既减轻了群众跨城办事的成本,也保障了异地办理事项数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通过“一地认证、全域通办”,为跨区域政务服务便利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郑好办APP技术团队已完成首批事项改造对接,在汴捷办APP上线66项高频便民服务事项,以及11700个事项预约服务;郑好办APP“汴捷办”专区已吸引超6万人次访问使用。
“我们将持续开发改造高频便民服务事项,年内完成累计不少于100项郑州事项上线到汴捷办,重点推动企业开办等特色服务向开封延伸;探索AI赋能政务服务,共建政务领域大模型知识库,让政务服务更加智能、便民;完善‘线上专区+线下专窗’服务矩阵,建立‘异地收件、属地办理、结果送达’的闭环机制,进一步推进‘郑开通办’。”郑州市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盛铎说。
政务服务一体化是推动郑开同城发展的基础工程。近年来,郑州、开封两市紧紧围绕郑开同城化发展共同目标,全力推进规划引领、交通互联、产业协作、创新联动、生态共保、服务同享等重点工作,率先实现了“五同城一共享”,开创了同城化的新局面。
特别是公共服务方面,郑开城际铁路延长线正式开通运营,实现25分钟两市直达,郑开同城东部供水一期工程建成供水,郑开旅游年票持续扩容、累计销售近14万张,郑开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系列优惠活动深入开展,住房公积金互认互贷、医保就医直接结算、居民户口迁移等一大批惠企便民服务事项取得新突破。
自2005年郑开大道贯通以来,两座千年古都始终携手同行——城际铁路日均发送旅客突破2.5万人次,郑开兰高速免费累计惠及车辆超5000万台次,旅游年票互认带动文旅消费增长30%。
郑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马志峰说,随着郑开同城化进入深度融合的新阶段,将持续深化机制创新,探索更多跨区域的政策协同,力争覆盖教育、医疗、公积金等全领域,推动“通办”向“通享”升级,持续构建“一网通办、全域协同”的政务服务新生态,真正实现“双城一家亲”。
郑开同城化,一直在向前。就在4月10日,2025年郑开同城化党政联席会议召开,审议了联席会议机制、2025年同城化发展工作建议,部分开发区、区县作交流并签订结对合作协议。
“我们将共同推动郑开同城化双方议定事项落实落地,持续推进政务服务创新合作,出台便民服务举措、打造优质营商环境,推动更多服务事项同城共享。期待两地以硬联通架桥,以软服务连心,推动郑开同城化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开封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红伟说。
从大运河畔到黄河之滨,郑开同城化正如奔腾的黄河水,激荡着改革创新的澎湃动能,引领着中原城市群快速发展。
编辑:HN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