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3个园区上榜2024园区数字化发展水平百强 有啥成功经验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旗下的赛迪顾问,发布“2024园区数字化发展水平百强榜”,河南的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洛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榜上有名”。其中,郑州高新区在省内排名第一,且大幅领先于河南其他上榜园区。
为何是郑州高新区?园区数字化,对河南发展来说意味着什么?
河南3个园区“闯入”全国百强榜
日前,赛迪顾问发布《2024园区数字化发展水平竞争力评价报告》,“2024园区数字化发展水平百强榜”随之公布。
根据榜单,我省的郑州高新区、洛阳高新区、洛阳经开区上榜,分别位居第21名、第57名、第100名。
从上榜数量来看,河南共有3个园区上榜,居中部六省第3位,落后于安徽(4个)、湖北(4个),高于湖南(2个)、江西(2个)、山西(1个)。
据赛迪顾问相关人士介绍,此次榜单,是赛迪顾问首次发布“园区数字化发展水平百强榜”,研究对象为国家级高新区和国家级经开区。
榜单围绕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创新、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管理与服务5个一级指标,5G、工业互联网等14个二级指标,对园区数字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
郑州高新区成为全省“尖子生”
翻看河南整体排名,郑州高新区可谓“遥遥领先”。
为何是这里?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行业数字化水平、算力网,是郑州高新区抢占“C位”的关键。
近年来,郑州高新区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推进数算产业园、紫光智慧终端产业园等项目建设。
产业园基础设施项目以紫光集团为链主企业、以紫光超级智能工厂为核心,以包括计算机、汽车智能座舱在内的各种智慧终端产品为特色,汇集上下游软硬件生态企业,形成智慧终端产业集群。
同时,围绕智能传感器、智能终端、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郑州高新区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建设了一批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
此外,自2023年起,郑州高新区新落地高新智算中心、郑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一批智算项目,形成了“通用计算+超级计算+智能计算”一体化演进的算力资源布局。
郑高新全域算力网一期项目通过建设算力调度、新型网络、算网经营管理、仿真推演与决策4套系统,充分盘活算力资源,构建开放的产业生态,提供多样化算力服务、数据服务、模型服务,赋能产业升级。
郑州高新区管委会相关人士表示,目前,郑州高新区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857家,占郑州全市35.6%、全省14.6%;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712家,占郑州全市35.03%、全省9.26%;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5家,占郑州全市38%、全省10.8%。万人有效发明专利达218件,居全省首位。
园区数字化是河南破局新机遇
“园区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河南大学资深教授、中原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耿明斋认为,园区是制造业产业集群的承载地,这种在特定空间上的高度聚集,有利于产业深化分工和协作,企业间也可以共享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更容易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
在耿明斋看来,制造业可以通过数字化改造,实现智能化生产,有助于提升产业效率、节约劳动成本,进而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城市的竞争力。
以河南开发区为例,作为园区的一部分,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7月,全省工业营收超400亿元的开发区有19个,超千亿元的达到3个,占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60%、占全省营业收入比重超过70%、对全省工业增长贡献率超过80%。
显然,园区数字化水平的提高,对整个区域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都具有极强的引领、带动作用。
不过,当前,河南的园区数字化发展面临挑战——
从区域竞争上来看,多个制造业大省都在集中发力。
江苏以智能制造为核心,推进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智改数转网联”行动,重点打造智能电网、工程机械等20条优势产业链;
山东实施制造业“智改数转”八大行动,支持智能工厂建设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提出到2027年数字经济占比达55%……
从上榜数据来看,河南排名并不靠前,在全国处于“中等偏上”位次(第11位),压力不小。
“这符合近年来河南省域经济发展的现状。”耿明斋表示,园区数字化发展排名越高、上榜数越多,说明该省的产业层次越高。对河南来说,该排名也是未来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河南需紧跟时代步伐,进一步提升制造业数字化水平,补足创新能力短板。
压力就是动力。
面对新机遇,《河南省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河南省转型升级试点开发区培育办法》等一批省级政策已密集下发,各地方、开发区新举措不断落地……推动我省制造业迈向新阶段的“一池春水”,已然被激活。(顶端新闻·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孙科)
编辑:HN007